热门关键词:
随着人类文明从工业化向数字化的转型发展,人工智能在推动人类文明进入新形态——人机结合,如何平衡好人对机器的依赖性和人的自主性成为新时代的重大课题。科学的演进需要跳出“外延发展”的路径依赖,转向“内向发展”的新路径,向内开发人类的心智潜能——计算、记忆和超逻辑推理的能力,这将决定人类的终极命运。
人脑与电脑是两种不同的算力 算力,通常指广义的计算能力,包括电脑的外算力和人脑的内算力。 外算力指电脑通过先进的计算技术,为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底座。但究其根本,外算力仍然是智能的“流”,人类心智才是智能的“源”。 内算力指普通人经过学习训练后具备的不同于计算机的超级算力和整合能力。珠心算可谓是开启人脑内算力的一把金钥匙,是一种超越实体拨珠的纯心智活动。最新的世界闪电心算吉尼斯纪录,是从小学习珠心算的日本高中生创造的,1.62秒内完成3位15笔的数字运算。研究表明,普通人经一段时间珠心算学习后,可形成惊人的计算能力。这种内算力可使人的心智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挖掘,可培育出具有超强计算能力的新型人才,是国际人才竞争的新赛道。 内算力和外算力相互促进形成的“双算力”,可改变国际算力竞争的规则,为我国的数字化、智能化提供全新的人才算力底座。 “双算力”是中国独特的优势 作为传承1800多年的中华科学瑰宝,珠算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更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等重大科技创新中扮演了“计算机”的角色。珠算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数学思想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认可,被评价为“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知识体系”,是“适应当代需求的范例”。 中国珠算不断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珠心算”。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心算”为众多教师、家长、小学生所追捧。目前,全世界有130余个国家和地区已开展珠心算教育。这不失为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作为另一种知识体系,中国珠算和珠心算具有独特的自身逻辑。算盘作为古老的先进计算工具,是古代的计算机,承载着中华优秀的科学文化。珠算作为一种计算方法,隐含着独特的计算原理,被数学界称之为“机械化数学”,与现代计算机的设计原理相似。而珠心算则是珠算的创新性发展,通过训练把实体算盘变成脑中的“虚拟算盘”,实体变成虚拟之后的计算也实现飞跃——略去过程,直接得出结论。这既不同于传统的心算,也不再是借助于手的传统珠算,而是有待于深化研究的“珠心算”——类似于数字孪生。珠心算已经成为人类知识体系中有待开掘的处女地,形成了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 大量的实例证明,珠心算训练,不仅提高了计算能力、记忆力、注意力、任务转换能力,而且可促进认知能力的提升,激发直觉思维潜能,这在儿童身上更为显著。 政策建议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世界作出贡献,珠心算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领域。建议: 一是把珠心算纳入国家基础研究计划,作为基础研究项目立项,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珠心算研究涉及到数学、心理学、教育学、认知神经科学、脑科学等多个学科,加大对珠心算交叉学科研究的支持力度。 二是纳入国民基础教育,推动珠心算进课堂。珠心算不再是教小孩打算盘,而是借助于算盘训练心智,开发大脑的内算力,全面提升国民智能素质。加快珠心算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开发。 三是鼓励民间力量举办珠心算培训。一方面,这可促进全社会对珠心算的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可积累更多的珠心算教育培训经验,为国民教育打基础。 END ❖ 未经允许,禁止以篡改、删减、隐藏、涂抹等方式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