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 

新闻聚焦

咨询热线

0851-86892905
0851-86834219

推动中国珠算非遗文化华丽绽放

推动中国珠算非遗文化华丽绽放

【编者按】中国珠算在2013年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另一种知识体系”和“适应当代需求的范例”。《中国珠心算发展报告(2022)》围绕2021-2022年珠心算事业发展主线,聚焦珠心算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珠算文化传承传播和人才培养培训等几个重点方面展开,重点概括和分析2021-2022年中国珠算珠心算的总体发展情况和特点,总结经验和不足,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是展示和宣传珠算珠心算的重要载体,对传承弘扬珠算文化和创新发展珠心算事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由《中国会计报》节选自《中国珠心算发展报告(2022)》总报告,从坚持“以人为中心”,打造行业监管及组织运行体系;聚焦“三大价值”推动理论突破、教育创新、文化传承协同并进;围绕人才建设构建多层次培训与考核体系三个方面展现了2021-2022年中国珠算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取得的良好成效。




图片




长期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珠算珠心算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等三大价值,亟待研究、阐释、挖掘和利用。

2021—2022年,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以下简称中珠协)发挥珠算珠心算文化传承保护职责作用,引领珠算文化传承传播和珠心算教育创新发展克服重重困难和挑战,围绕“三大价值”取得了良好成效。





“以人为本”建体系

中国珠算珠心算事业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用宣的多层次支撑平台,推动中国珠算珠心算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立足“人的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标,繁荣珠心算事业。近年来,全国两会代表针对推动珠算及珠算文化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将珠算珠心算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财经类高等院校珠算教育等积极建言献策。全国珠协系统、珠心算实验区、相关大学等积极开展珠心算教育、学术研究、师资培训等活动,推动珠心算事业发展。

二是以行业协会为引领,推动珠心算事业健康发展。中珠协既是“珠算(珠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又是“中国珠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中珠协现有会员单位55家,下设1个二级会,全称为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珠心算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内设珠算珠心算学术研究部和珠算珠心算鉴定比赛部,分别承担学术研究和鉴定比赛工作。近几年,各会员单位积极落实中珠协《珠算心算传承保护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22)》,共同推动珠心算事业健康发展。

三是以研究平台和实验区为支撑,强化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近几年,在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研究平台的支持下,珠算珠心算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image

(北京市平谷区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区珠心算公开课)

在长期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中珠协在全国开展了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区的建设工作,截至2022年底,共设立了12个实验区和82个实验校(园)。2022年,中珠协面向全国实验区设立了《珠算非遗文化教育创新实践与优化路径研究》《珠心算课程实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作用研究》《建立健全实验区珠心算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等三项协作课题,以课题研究引领实验区发展。

四是以社会力量为辅助,推动理论成果社会化科普化。近几年,珠算珠心算事业发展积极探索“市场+公益”模式。民营珠心算教育培训机构在珠算文化传承传播和珠心算教育推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推动理论成果社会化科普化。

五是为讲好中国珠算珠心算故事,中国珠算珠心算事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杂志和内刊、珠算博物馆、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为载体的宣传推广平台。以珠算珠心算为主题的实体博物馆,在珠算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宣传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大价值”齐发力

中珠协聚焦“三大价值”实现,珠心算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文化传承协同并进,传统珠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首先,2019—2022年,中珠协三项重大课题取得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中珠协围绕珠算珠心算的科学机制和育人价值的长期跟踪和多学科研究表明珠心算训练具有“一科突破,多科受益”的迁移效果,并揭示了珠心算训练“开发和重塑大脑神经网络机制”的科学原理,构建了珠心算开发大脑智力潜能的初步理论框架。

image

(中珠协重点课题《普及型珠心算迁移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认知行为与脑机制研究》结题评审会)

实证研究显示,珠心算课程学习对于早期学校数学教育中的计算障碍具有预防和干预作用。有效的珠心算训练能增强对数字记忆和视觉空间表征的获取和整合,通过提升非符号数感而提高符号算术水平,提升计算能力、空间能力、归纳推理能力以及意志力、自控力、注意力。有效的珠心算训练通过“激活大脑神经网络系统”和“升级大脑信息处理系统”,能够提升大脑的信息存储、智能匹配和动态优化功能,进而实现对大脑的开发重塑和优化升级。

其次,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取得积极成效。

十年来,实验区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珠算珠心算教育正以“四个结合”模式扎实推动融合创新发展,探索和形成了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宝贵经验。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和政策协调支持相结合。二是传承文化价值与创新教育机制相结合。三是儿童启智教育与特殊群体康养相结合。四是教育品牌打造与激励引导相结合。

image

(中国珠算非遗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启动仪式)

再其次,珠算珠心算的国内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珠协将中国珠算非遗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开展“中国珠算非遗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取得一定成效。2021年,中珠协遴选5个省市14家学校和养老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2022年遴选5个省的12所贫困地区学校及幼儿园作为试点单位。同时,中珠协为试点单位提供包括教材算具、师资培训、课题研究等多方面援助,为珠心算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保障。

image

(世珠联第五届理事会第四次扩大会议暨纪念世珠联成立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会场)

最后,在国际传播和发展方面,世珠联等国际社团组织在传播珠算文化和珠心算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至少有127个国家和5个地区正在开展不同规模的珠心算教育。截至2022年底,世珠联已拥有遍及18个国家和地区的54家会员单位,世界性珠心算鉴定标准和鉴定办法的全球推广,各类社会活动中的珠算文化跨国交流,有力助推珠算珠心算的国际传播。





“人才队伍”促发展

珠心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近几年,中珠协及其会员单位、各类职业院校以及社会机构等为培养珠算珠心算教师、传承人、鉴定员、选手等不同类型的人才,构建了多层次培训与考核体系。

一是强化高质量师资培训,建设多层次专业化教师队伍。

截至2022年底,中珠协共举办了9期培训班,其中初级6期,中级3期,共计1512人次参加培训。自从2020年开始组织珠心算培训师专业水平认证工作以来,共有1222人次提出认证申请,1019人次获得珠心算培训师专业水平认证证书,通过率为83.39%。各地珠协也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创新珠心算师资培养途径,部分珠协联合当地高职院校开设珠心算课程。

image

(中珠协首届珠心算高级培训师培训班)

二是构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体系,助力珠算文明代代赓续。

2022年,中珠协发布《关于开展珠算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开展珠算项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为探索珠算非遗传承人三级梯队建设,中珠协以促进珠算非遗的广泛传播、加大珠算非遗师资队伍培养力度为目标,积极开展普及型传承人培训工作。2022年,共举办两期珠算(珠算文化)非遗传承人培训班,1080名珠算珠心算工作者参加了培训。

三是推动鉴定机制化运行,服务珠心算教育繁荣发展。2020年,中珠协推出了一系列精准有效的鉴定制度,以保证珠算珠心算鉴定工作有据可循,有章可依,为鉴定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南和有力支持。2021年起,中珠协实现鉴定工作全覆盖。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有鉴定基地109个,鉴定点1285个。

2021至2022年,中珠协先后组织培训29次,共4154人参加培训,且全部考核合格。同时,全国累计参加珠心算鉴定125666人次,合格120459人次,合格率为95.86%。

image

(第六届全国珠心算比赛北京主会场)

四是依托多元化珠算珠心算比赛,打造学习交流开放平台。为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珠算珠心算界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调整策略,筹备和举办了第六届全国珠心算比赛、第29届和第30届海峡两岸珠算珠心算通信比赛、2021年全国珠心算网络答题活动、2022年“中珠杯”全国珠心算网络答题活动等比赛活动,反响热烈。此外,中珠协各会员单位以及其他民营机构积极组织举办各类珠算珠心算比赛,打造学习交流平台,展现珠算非遗魅力。

下一步,中珠协将重点开展四方面工作:一是扎实推进珠算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二是推动形成珠心算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促进珠心算事业高质量发展;四是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开展国际比较研究,增强珠算珠心算传播力影响力。

(来源:中国会计报,节选自《中国珠心算发展报告(2022)》